当前位置: 首页 > 手机版 > 政务公开 > 文旅要闻

让历史告诉未来 以文化助推旅游——我市积极申办全省首届旅游发展大会系列报道之深厚文化底蕴篇

在中国的城市名册里,岳阳是一座有着25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集名山、名水、名楼、名人、名文于一体,是湖湘文化重要的发源地之一。

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投汨罗江殉国,使岳阳成为端午节起源地。代表着忧乐情怀的《岳阳楼记》流传千古,君山岛被誉为“东方伊甸园”,汨罗江被誉为“蓝墨水的上游”,张谷英村被誉为“民间故宫”,杜甫归葬平江小田让岳阳成为“文化人的圣地”,左宗棠、郭嵩焘、杨沫、周令钊诞生、成长于此。求索精神、忧乐精神、骆驼精神和平江起义革命精神等“四种精神”传承不息。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最好的表达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人民从简单地看风景到感受城市历史的底蕴。这既是一种文化体验、文化认知与文化分享的重要形式,又是丰富旅游产品、创新载体的绝佳方式。

2月20日晚上,岳阳南岳坡的老居民张鹿四来到热闹的洞庭南路,连连感慨:“这里的变化可大了,洞庭南路修得好,有吃的,有玩的!”

洞庭南路历史文化街区项目是省、市重点建设项目,北起鱼巷子,南至吕仙观,东接先锋路,西临洞庭湖,是岳阳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汇集了改善民生、文化保护、风貌提升和旅游开发等多个主题,承载了延续文脉、重塑城市的历史重任。

春节以来,洞庭南路以怀旧的风格、丰富的美食、璀璨的灯光,尤其是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市民前来打卡休闲。

保护,是打造文化强市的基础。2017年出台我市首部地方法规《岳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文化遗产保护更加规范有力。目前,全市共有不可移动文物1670处,其中国保22处、省保51处、市保110处;有博物馆、纪念馆14家,馆藏文物17366件;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各1处,省级历史文化名镇3处,省级历史文化名村3处,是名副其实的文化遗产大市。

2021年,我市黄茶制作技艺(君山银针茶制作技艺)、制扇技艺(岳州扇制作技艺)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这是我市传统技艺类非遗项目首次入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自2006年以来,我市不断完善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体系建设,现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9项、省级15项、市级40项;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人、省级8人、市级41人。众多具有重要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并焕发出新的光彩。2018年,市文旅广电局被评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集体,成为全国50个获此殊荣的单位之一;2019年,抬阁(长乐抬阁故事会)项目的保护实践荣获国家非遗代表性项目优秀保护实践案例。

我市初步形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2016年被国家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正式授予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临湘市成功创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市图书馆、市美术馆新馆和洞庭湖博物馆正式开放,成为我市新的文旅地标。市图书馆、市美术馆新馆日接待人数最高突破9000人,在全省仅次于长沙市图书馆,市图书馆还被评为首批全国家庭亲子阅读体验基地之一。省委将洞庭湖博物馆定位为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洞庭湖文化,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引领基地来打造。市群众艺术馆数字文化馆作为全国首批试点已正式运行。全市共建成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785个,率先在全省实现全覆盖。举办“欢乐潇湘·幸福岳阳”为主题的一大批接地气、受欢迎的群众性文艺品牌活动,吸引广大群众积极参与,让群众成为文化的主人。开展“文化轻骑”式流动服务,馆内馆外、线上线下相结合,提升群众满意度,《中国文化报》对此进行专题报道。

从古至今,从初始到未来,无论何种文化的创建,无论何种底蕴的积累,都离不开人。一座城市的深厚文化,必是这座城市人们的辛勤智慧结晶。

岳阳不仅是文化的沃土,也是艺术创作的热土。这片土地上产生了《青春之歌》的作者杨沫,《我的两家房东》的作者康濯,武侠小说的始祖平江不肖生。改革开放以来,张步真、罗石贤、李自由、吴傲君、陈亚先、曹宪成、彭见明、甘征文、吴牧铃等一代作家崛起,500多个文艺作品获全国全省专业奖,其中戏剧《喜脉案》《曹操与杨修》《八品官》《镇长吃的农村粮》《赵乡长转圈》《将军谣》《平民领袖》等13部作品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曹禺文学奖、文华奖等全国大奖,“文艺岳家军”饮誉全国。

独特的山水自然资源和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如何转化为产业优势与经济优势?

2021年,我市启动了首届“巴陵有礼”文化旅游商品大赛,进一步挖掘全市历史文化特色和文旅产业特色,开发具有独特创意和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体系,扩大全域旅游购物消费,树立岳阳旅游商品品牌,助推文旅产业发展。

在岳阳悠久历史和文化传说的引领下,岳阳故事也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湖湘儿女……越来越多的湖湘儿女更是凭借“北通巫峡、南极潇湘”的万千气象,一跃而起、成就非凡。它变成了一种文化象征,一种历史传承,一种跨越千年的精神传递!它还变成了宣传岳阳、展现岳阳的载体,成为岳阳旅游的灵魂和生命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