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县市动态

临湘“响山铺”茶道上的往事

来源:临湘市文旅广电局  发布时间:2021-11-03 09:36 浏览次数:1

临湘“响山铺”茶道上的往事

为进一步了解清代晚期至民国时期临湘茶叶产、购、销往来,串联临湘晚期至民国时期运茶线路。调查组一行来到当年茶道上的客栈——忠防镇响山村狮子山下的响山铺,进行实地走访、调研。

响山铺原为一条南北通道,地理位置为:东径113°29ʹ50",北纬29°23ʹ12"。早在玄武纪时期,这里是火山群地带。由于火山岩浆爆发,而形成千奇百怪的山体,有的像旗帜,有的像大鼓,有的像乌龟,有的像青蛙,有的像雄狮……,每座山体形似一只反扣的大铁锅,山体表面漆黑,寸草不生。在这条茶道上,有一座山酷似一头雄狮卧于村庄的北端,故名狮子山;如有人站在狮子山发出呼喊时,山体同时回响起一阵阵回音,故将狮子山又名为“响山”,世代沿习之。清代临湘文化名人吴獬先生撰联:“响山山响,鹿难藏,鹿奔鹿岭;干港港干,鱼欠水,鱼下渔潭”是其印证。

早在清代中期,响山铺就是“两湖茶”的运输命脉,龙窖山中的崇阳、通城及詹家桥、贺畈生产的“内山茶”,经雁峰关(詹桥)、紫合垅(忠防)、八坊(大竹山)至响山铺,再由孔家、花桥、鸿鹤岭(五里)、白塘(松峰)运至聂家市的茶庄(坊)加工成砖茶,经黄盖湖出长江运达东方茶港——汉口,远销恰克图。就在响山铺对面火山岩浆形成的乌龟山上,运茶大军于山顶峭壁上凿有一条长长的石道。石道十分险峻,一边为切壁,一边为崖坡,稍有不慎就会发生车翻人伤的事故。在石道的中间残留有36米长推线车碾压的车辙痕迹。遥想当年浩浩荡荡的运茶大军在山间中穿行,汗流夹背的挑夫队,挥汗如雨的线车队,吆喝阵阵的马帮队,汇合“唧呀唧呀”的线车声,豪放粗犷的山歌声,在山谷间久久回荡。由于,山顶路陡难行,后来又把峭壁山道改凿到山脚下边,现残存77米,在狭窄的石道中,也残留12米长的线车车辙。

走下陡峭的乌龟山,来到响山小港之上,眼前呈现一座跳石桥。跳石桥由40多个单独的石墩组成,斑驳陆离的石墩饱经历史洗涤,曾修了又垮,垮了又修,经历反复多次修缮,解决了茶农淌水之苦。挑夫们可以踏着跳石过河,推线车的茶农还得推车淌水过河。过得河来,茶农们一个个精疲力竭,渴求歇脚之处。于是,聪明的山民抢占先机,在响山铺建起一里路长街巷,设有酒肆、饭铺、槽坊、杂货铺、铁匠铺、药铺、裁缝铺等三十多家铺面,供茶道上挑茶包的、打线车的、赶马帮的运茶大军打掮、歇脚,即可缓解饥渴,又可消除途中疲劳。这才是响山人设立铺面最原始的初衷。

注:临湘茶叶有内山茶、外山茶之分,龙窖山茶为内山茶,天井山、荆竹山茶为外山茶,内山茶品质上乘,外山茶次之。

临湘市万里茶道申遗办公室

桂林 海燕 志华

2021年11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