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管理 > 文物管理

撑旗岭上“茶碑”的诉说(古碑解读六)

来源:临湘市文旅广电局  发布时间:2020-06-11 08:59 浏览次数:1

(通讯员  桂林  小林  海燕)6月8日,临湘申遗工作小组对羊楼司镇展开全面调查。撑旗岭位于羊楼司镇黄沙村,在黄盖湖的西南面。相传,黄盖在太平湖操练水军时,这里曾是他撑旗立寨的遗存,故称撑旗岭。清代咸丰、同治至民国初期,随着临湘茶业的兴盛,这里成为临湘羊楼司——聂家市一条重要的茶运通道。从羊楼司黄沙村大屋里的冷水台,溯古道而上,仍还保存约1500余米的运茶古道,古道均用长100厘米、宽30—40厘米青石板铺就,有的石板上还留有雕凿的痕迹。登上山顶,保存始建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的古凉亭(后经多次修缮),在凉亭的左侧保留一通高126厘米,宽50厘米,厚12厘米的青石石碑,石碑向内勒成内框,高70厘米,宽35厘米。正中镌刻“禁止车行”;右镌刻“公举阻车人补钱三串”;左镌刻“违者罚钱五串”,又镌刻“民国三年万善上团囗囗囗立”。此碑为“乡规民约”碑。

据清同治《临湘县志》载:“清道光二十年,临湘编为百甲九十九团,万善团在县(陆城)东70里”。为何在海拔432米的

古凉亭旁镌刻有“禁止车行”之碑,而且奖罚十分严厉。通过走访羊楼司镇黄沙村村民余秋甫老人(现年90岁)才得知,清同治年间,临湘万善团茶叶种植面积约占耕地面积的3/5,逮至清光绪至民国时期,茶叶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茶叶成了山民的生存之依。每到茶叶收购旺节,几乎家家户户都要雇请江西的技师,通城、巴陵的车夫、脚夫、掮夫帮助做茶、运茶。这条古道上人声鼎沸、熙熙攘攘,马蹄声、车轮声、山歌声响彻山谷。当时,茶道上独轮车(鸡公车)载物过重,对茶道损坏严重,造成茶道多处坑坑洼洼和车辙。然茶道是集民资所修,历尽艰辛,来之不易。出于保护茶道,时值民国三年(1914年)以“万善团”之名,在凉亭之上立此公约禁止车行。告诫山民运茶只能采用马帮和肩挑背驮的方式,决不允许用鸡公车运茶。通过这通石碑勒立,从另一个侧面证实了临湘当时茶叶生产的兴盛,运茶道路的繁忙景象。

撑旗岭古茶道

撑旗岭茶道“禁止车行”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