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管理 > 文物管理

锲而不舍抓保护 文物赋彩谱新篇

来源:岳阳日报  发布时间:2020-06-15 10:26 浏览次数:1

平江起义旧址

车轱山航拍

 

岳阳县张谷英村

灿若星辰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的金色名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从而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使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

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岳阳市各级文旅部门和各文物保护单位管理机构积极响应,保护好文化遗产,让它们在现代化的城市中继续发光,充分践行社会责任、传承中华文脉的历史担当。

政府主导 凝聚文物保护共识

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

经济越发展,社会文明程度越高,保护文化遗产的工作就越显重要。近年来,在省市文物部门的支持下,华容县不断加大古遗址保护力度,创新古遗址保护模式,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和实践。通过近十年的努力,2019年10月,车轱山新石器时代遗址成功评选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连续多年的考古发掘,七星墩遗址被确定为目前湖南发现的规模最大的新石器时代城址,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增添了有价值的资料。

保护,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在文物的保护和开发上,岳阳文物工作者并没有急于推倒老屋和铲去古街,没有吵着喊着“让城市亮起来”,相反,他们精心对待这些年久失修的历史遗存,一点点把它们从岁月的尘埃里整理出来。

比修复一件件文物更重要的,是凝聚对文物保护的认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相关部门及各县市区文物保护管理机构的大力支持配合下,我市积极推动文物保护意识的宣导,以宣传栏、广播、横幅、标语、村规民约及文化活动、电视媒体等形式,向群众宣传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对《文物保护法》《历史文化名村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等进行大力宣传,增强群众文物保护的自觉性。经过全市文物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成效显著。

保用结合 赋彩全面小康生活

既要保护历史文物,又要保障经济发展,如何坚持原则、坚决保护?怎样实事求是、开发利用?

2020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冈石窟时强调:“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发展旅游要以保护为前提。”

保护为主,合理利用——平江县、湘阴县、汨罗市、临湘市的发展与变迁,正是新时代遗产保护工作改革创新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三结合”的原则,多方筹集资金投入到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之中,岳阳市先后完成了屈子祠、中共平江县委旧址、杜甫墓祠、新四军平江通讯处旧址、湘鄂赣省苏维埃旧址和李六如故居、回龙门、张公桥等国保、省保单位的保护修缮,总投资上亿元。

2015年8月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全域旅游的新概念被提出,各县市充分整合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举办节庆活动,挖掘具有文化旅游功能的文化遗产资源,找准融合切入点,积极推进文化+企业+精准扶贫户,有机结合文化旅游产业、现代农业、特色小镇和乡村振兴工作,村民纷纷开起了农家乐、土特产店、民宿等,打造融文化、旅游、休闲、娱乐、教育为一体的乡村旅游路线,将美丽乡村建设和产业更新升级有机融合。

文化遗产有其经济价值,由文化遗产而引起的旅游产业,可谓是其生命力的佐证。平江起义纪念馆新办“红色驿站”,销售贫困户的土特产;石牛寨依靠大开发,免费为精准扶贫户提供摊位,安排劳动力就业,仅40余天, 便为扶贫企业和农业合作社销售了98万余元的产品。据悉,2019年,平江县文化遗产带来的相关产值高达50余亿元。已打造成4A级生态文化景区——汨罗的屈子文化园每年接待中外游客近70万人,年旅游收入达800多万元,群众通过餐饮、民宿、特色农产品销售,年人平收入达7000元,较过去翻了2倍。临湘市的龙窖山堆石墓群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揭开了龙窖山神秘面纱。围绕龙窖山的“乡村振兴”和旅游开发战略,带来了龙窖山旅游产值连年翻番,特别是“三产”融合后,龙窖山民间旅馆和餐饮业风生水起,产生了“吹糠见米”的实效。2019年景区实现旅游产值520万元,人均收入2.6万元。

在产业转型发展中,湘阴县着力营造“品味文化,保护历史”的氛围,打造了滨水休闲、湖湘名人、瓷窑艺术、湖鲜美食四张旅游新名片。其中,集旅游休闲、文物保护、城市改造等为一身的左宗棠文化园更是成为休闲旅游新热点。文化遗产和旅游业的高度融合,对于提升湘阴县的整体形象、改善城乡环境、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文物赋彩,全面小康。汨罗市保用兼顾,为“老古董”注入新活力;临湘市通过文旅融合,提升了风貌颜值;湘阴县,凭借山水之美、人文之韵,正在张开怀抱迎风生长;平江县,依托红色沃土,坚持创新红色文化遗产传承方式,奏出了乡村振兴的进行曲,经济社会焕发蓬勃生机。这些都是文物保护与利用相得益彰的成功案例,为打造全域旅游、助力实现乡村振兴新添一张张闪亮的名片。

活态传承 彰显文化遗产魅力

如何科学有效地对文物、遗址进行保护展示,让文物“开口说话”,讲述中华民族千年传承的“大故事”,是一道关键题。

保护文化遗产,既要“守得住”,也要“活起来”。二十年前,在岳阳县张谷英村,有一座明清时代的古建筑群,封闭于群山之中,鲜为人知。直到2000年,这个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张谷英古建筑群,终于打造成了被誉为“民间故宫”“天下第一村”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岳阳市唯一一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张谷英镇也因此成为湖南省十大文旅小镇之一。

按照“不漏组户、不漏线索、不漏种类、不漏艺人”的要求,岳阳县张谷英村全面开展传统村落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一大批文化挖掘工作得到有序推进,实现美好事物活态传承。乡风民俗馆、孝友家风传承馆以及各个节气的主题文化活动,处处彰显着孝友文化和优良家风,确保具有本地特色的传统民俗文化代代相传。

在中纪委出版的《中国好家风》一书中,全面推介了张谷英村的“孝廉家风”。以此为契机,深入挖掘、考证,以张氏家族传统民俗文化中的“孝友”“勤廉”“和睦”为主题,将张谷英村原礼堂改造成省级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张谷英孝友家风传承馆,让张谷英村古老的文化精髓得以代代延续、活态传承,打造了推动本土文化走出去的“金名片”。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岳阳市各文物保护单位管理机构多次组织开展具有鲜明特色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类文化遗产活动,如文物巡展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机关等。积极探索发挥博物馆教育作用的方式与方法,通过电视、媒体等方式拓展和创新文化遗产的宣传方式,利用文化遗产向社会提供各种文化服务,使人们精神文化生活更丰富、基本文化权益保障更充分、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更充实,获得社会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