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同舞气势恢宏。
春节舞龙是中国独具特色的传统民俗娱乐活动,从春节到元宵灯节,中国城乡广大地区都有舞龙的习俗。近两年来,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正月里龙舞的身影并不多见。平江九龙舞,以复杂的艺术套路和宏大的演出阵容被誉为“中华一绝”,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疫情之下,九龙舞的发展如何?近日,记者走进平江县伍市镇白杨村,一探究竟。
沿袭千年 舞龙文化韵味浓
白杨村,依山傍水,北面智峰山如一道天然的屏障,南面汨罗江缓缓地绕村而过,村子呈半开放式;西面相邻的是著名作家韩少功小说作品《马桥词典》的所在地马桥村,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出古老而神奇的民俗文化,这里是九龙舞的发祥地。
据《平江县文化志》记载,九龙舞“始于汉、兴于唐,演绎至今”已逾2000年历史。相传爱国诗人屈原投江殉国,沉于水底,无法回到人间,人们每年端阳节都要划起龙舟前来打捞。此事感动了洞庭龙王的九个儿子,九条小龙翻江倒海,大闹洞庭,逼着老龙王把屈原的遗体送回人间。人们为了感激九龙的义举,便模仿九龙的舞姿,创造了九龙舞,以示纪念。
“九龙舞”也因“九龙同起舞,缺一不成龙”而得名。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在中国文化里代表着吉祥、尊贵、勇猛。村支书姚秋贵介绍说,龙文化在白杨村的沉淀十分深厚,早些年文化娱乐单调,舞龙、观龙成了村民主要的精神文化大餐,每当逢年过节、结婚、圆屋、寿诞等庆典活动,人们都要观看九龙舞,“以前有人家生了女儿,便请龙队表演《八门金锁阵》,意为解难,求平安。”
龙会会长姚满华告诉记者,九龙舞每个套路都是有寓意的,以前常演的有《八宝笼灯》《三星拱照》《金盆吊水》《九龙献彩》等16个套路,现已发展到100多套。这些套路排列有序,变幻莫测,9条龙时而相互缠绕,时而组成精美图案,转眼又变化成新的阵式,令人目不暇接。
“疫情发生之前,每年春节,村子里锣鼓喧天,九条龙一起舞。这两年多来,为了疫情防控的需要,不能舞龙了,过年过节就少了一份热闹。”姚满华不无遗憾地说。
传授技艺 “选”出来的传承人
早在上世纪90年代,九龙舞便名扬中外,享有盛誉。龙队表演的《九龙闹洞庭》在1991年中国岳阳国际龙舟节中一举夺得金奖,获得中外宾客高度赞赏,从此名声大振,在全国崭露头角。1998年,中央电视台为白杨村九龙舞拍摄了专题片,取名《中华一绝》,将九龙舞推向世界。2000年,伍市镇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这些年来,九龙舞技艺的传承一直没有间断。
始建于清朝的姚氏宗祠是“九龙舞”龙队传习、贮藏设施的场所,经过修缮,祠堂大门上方添加了天顶,牌楼的护栏重刷了油漆,两根龙柱也进行了彩绘,整个祠堂看上去精神了许多,“龙兵”们经常在这里不分昼夜地进行排练。
“九龙舞最初发源于姚姓家族,以前祖辈只允许本姓人舞龙,改革开放后摒弃了这个传统,现在村里的六个组、十三姓都在舞。”年过六旬的姚大明是九龙舞第八代传承人,从17岁习艺舞龙,至今有48个年头,入选九龙舞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是村里唯一有着“国字号”的龙舞传承人。
在龙舞的传承上,姚大明总是不遗余力,倾尽所能。他不但把领取的5000多元传承人补助经费用于九龙舞的传承、推广,而且传艺时从不收一分钱、不吃一顿饭,都是义务的。
为了避免人员断层的窘境,2013年平江县时丰中学被正式授牌为九龙舞培训基地,姚大明定期在校内开展舞龙活动,向学生传授舞龙套路和乐器表演技巧,宣讲龙文化知识。暑假期间集训10多天,学生们基本能舞了。
村里也有小小传承人,八九岁的孩子开始学打鼓、抛锣,大一点再学龙艺,这样代代相传。如今,在姚大明的带领和培养下,九龙舞第九代传承人26个,第十代传承人30个,村里参与舞龙的有700多人,“今年,准备向县文化馆申报县级传承人,通过公平竞争的方式,大家投票选出来,看谁的舞龙技术好。”姚满华说。
团结协作 弘扬舞龙“精气神”
九龙舞最近一次表演是在2019年,“祖国长盛·非遗常青”湖南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非遗系列展示活动在巴陵广场开幕,作为压轴节目,九龙舞队表演的《龙出洞庭》气势磅礴,一亮相便惊艳全场。
“九龙舞要现场表演一次还真不容易。”姚满华感慨地说,九条龙同场表演,每条龙由10位青壮年舞着,包括司锣、司鼓、司号、旗幡手等,每场演出都得200人同场献艺,而平时不少年轻人在广州、上海等地打工。
九龙同舞是一项集体性活动,离不开严明的纪律和团队协作精神。
“匡龙”是舞龙活动中一道重要而又相当严肃的程序。每次演出前都要在祠堂里举行仪式邀请龙神下界,保乡民们清吉平安,五谷丰登,这一仪式沿袭至今。
开坛、立案,主祭者将无污染的井水置于案头盆中。接着向龙神祈告此次舞龙活动的具体时间,沿途路线等事宜,然后由主祭者“进表”,向龙神宣读龙规龙约,诸如舞龙期间不能拉帮结派,不能扰乱乡民,不能索要赏钱等等,由龙会会首或舞龙头,玩龙珠的“龙兵”“画押”,如有违反,严惩不贷。
正因为有龙规龙约的约束,九龙舞才得以流传千年。“龙会在村里有很高的威望,如果演出的龙兵在外打工,只要打一个电话,他们就会赶回来。”姚满华说,大家的纪律性都很强,每当村里发生天灾人祸,龙会也会主动出面,大家捐资出力,共渡难关。
近年来,因阵容庞大、出行费高,加之受疫情的影响,九龙舞频频在各种活动和商演中“缺席”。“希望各级相关部门能帮我们联系外地的商演,给予更多的支持。”姚满华说,龙舞中蕴涵着开拓奋进、天人合一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要将龙舞精神弘扬下去。
早些年,龙会已向平江县旅游局申请建设旅游村,纳入平江旅游线路中来,以文化带动旅游业,因种种原因,这一美好的愿景目前还没实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九龙舞一定会再续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