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手机版 > 行业管理 > 文物管理

湘阴青竹寺窑址首次发现东汉龙窑

6月3日,记者从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湘阴青竹寺窑址首次发现东汉龙窑,本次发现首次明确了东汉时期岳州窑的窑炉形制,而印纹硬陶和青瓷混烧表明,青竹寺窑是湘江下游由陶向瓷过渡的重要见证。

湘阴的岳州窑是唐代六大名窑之一,独特的岳州窑烧制技艺传承了上千年,其历史、文化、艺术价值重大,目前已入选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此外,从1983年至1988年间,湘阴县共发现25处古窑址,主要分布在洋沙湖、青竹寺、铁角嘴及县城区域,民间因此有“湘阴有个万窑窝,要过城门过窑坡”的说法。

青竹寺窑址位于岳阳市湘阴县静河镇青湖村16组,窑址西临哑河,分布在低矮的丘陵上。1988年11月,经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湘阴县博物馆联合考古发掘,首次揭示了青竹寺窑址的年代和产品特征。2017年11月至今年5月,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岳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湘阴县文物旅游局对青竹寺窑址进行考古发掘,清理出两处东汉龙窑遗迹和相关的瓷片堆积。

“东汉时期岳州窑的窑炉形制首次得到明确。两座东汉时期的窑炉均为半地穴式长斜坡龙窑,窑壁下半部为黏土抹砌,上半部为砖砌,可以推测东汉时期岳州窑的窑炉正处于由黏土向土坯砖砌过渡的阶段。”考古项目负责人杨宁波介绍,这一发现进一步完善了岳州窑的发展序列,为研究长江中游地区成熟青瓷的起源和龙窑的发展演变提供了重要资料。窑址中发掘出的玉璧型垫圈或圆形垫饼表明,当时的人们通过在陶瓷中间放置垫隔具,以叠烧的方式提高产量。

在其中一座东汉龙窑的堆积中,发现了大量青瓷残片和少量印纹硬陶残片,前者产品种类丰富,后者主要是釜和罐。“这表明青竹寺窑正由印纹硬陶与青瓷混烧向专烧青瓷过渡。”杨宁波说,青瓷胎体细腻、釉色莹润、釉层均匀,产品质量远高于2017年湘江中游发现的三国时期大浦窑产品,再次证明了湘江下游是长江中游技术最为成熟的青瓷起源地之一。(文/汪令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