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2月,湖南岳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平江县文物管理所联合考古队,在平江县伍市工业园建设工程范围内进行了考古调查、勘探,发现了一批宋一明清时代的古墓葬,并对其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这次发掘宋代墓葬6座,明清时期墓4座,其中2座宋墓出土器物较为丰富。
M3和M4为长方形双室券拱砖室墓,正南北向,墓室南北长2.82、东西宽2.52米,分东(M4)、西(M3)室,从出土器物来分析,东室应为男主人墓,西室应为女主人墓,两室共用一道封门和隔墙,隔墙厚26厘米。隔墙上有2个壁龛过洞,贯穿两室,因此两室应是同时修筑而成。另外,壁砖和券拱砖均采用石灰浆和黄泥砌缝,墓室内发现残留的木炭渣,应是用于防潮。南、北室在结构、形制上都基本一致,由封门墙、墓室、铺底砖、壁龛等几部分组成,应为典型型的夫妻合葬墓。此墓砌墓砖均采用素面青砖,规格26x13~ 6厘米。在西墓室封门处还发现了一块规格为36x36x4厘米的正方形几何纹踏脚砖。
M7为长方形券拱砖室墓,正南北向,墓室南北长3.72、东西宽1.52米,两侧壁砖从下至上平铺顺砌至90厘米高时开始起券,起券处开始平铺横砌,券顶由于年代久远,已损毁,墓底无铺底砖,打开封门墙有一长方形青石板,棺木已腐朽无存,但发现有锈蚀的铁钉,其结构和长、宽不详,墓后壁有一头龛,宽28、高24、深14厘米,顶为叠涩顶,下沿距墓室底60厘米。龛内无出土器物。此墓砌墓砖均采用素面青砖,规格28x14x4厘米。
两室规格不大,但出土器物比较丰富,有金器、银器、陶器、瓷器、铜器、铁器、石器等共计出土器物32件,其中M7出土陶、瓷、铜、铁器达26件之多,保存都较完整,为岳阳地区近年来考古发掘所少见。
M3和M4共出土器物8件。M3出土铜镜1面,圆形,径12.4厘米,钮残,素面。金栉背1件,长11厘米,半圆形,上饰镂空缠枝牡丹。金饰片1件,长6厘米。马蹄形,以镂孔花果装饰。金耳环1件,长3.5厘米。S形环,花果耳坠,坠中镶嵌物已失。银簪1件,长15厘米,簪体为双股,花朵簪头。银发饰1件,长9.8厘米,半圆形,上饰缠枝纹。铁剪刀1件,仅存一半,且上部已失,握手呈“S”,残长15.2厘米。M4出土端砚1件,长方形,一侧有水池,一侧为高于水池的砚面。
M7共出土器物26件,其中部分瓷器均来自不同窑系。福建耀州窑印花瓷碗1件,口径16.9、通高6、底径6厘米。圆唇,敞口平底,器外刻细莲瓣纹,器内模印缠枝莲花,施黄绿釉,釉色晶莹清亮。
龙泉釉瓷碗1件,通高5.2、口径10.8、底径3.2厘米。斜壁微弧,尖圆唇,侈口略外撇,圈足,施青绿色釉,釉不及底,开片较大。长沙窑小碟1件,高3.4、口径9、底径3.7厘米。敞口,圆唇,厚胎施黄白色釉,碟内满釉,外壁施半釉,露红陶胎,火候较高。影青高足杯2件,通高6.7、口径7.7、底径3.4厘米。直口圜底,微鼓腹,喇叭状圆足,白瓷薄胎,色泽温润。陶盂2件,高5.3、口径4.7、底径3.1厘米。圆唇,肩腹浑圆,圈足,施石灰质黄绿色釉,釉不及底,釉色脱落明显。陶罐1件,通高5.3、口径5.6、底径4.3厘米。直口圆唇,丰肩腹微弧斜收,矮圈足略外撇。影青瓷盏2件,通高7.1、直径13、底径7.8厘米。青白瓷,高圈足托盘。
鹿角窑陶执壶1件,短颈,圆鼓腹,圈足,胎质较粗,器壁内外施釉,釉不及底,颈腹一侧附有弯曲带状执手,另一侧肩部安流,施酱褐色釉。通高6.1、口径5.3、底径4.2厘米。陶执壶1件,直口圆唇,长弧腹,器形呈瓜状,平足,颈腹一侧附有弯曲带状执手,另一侧肩部安流,盖口与器口上均有一对称圆镂孔,夹砂红胎,火候较高,肩饰有“十”形刻划纹。通高19.7、口径4.2、底径7.1厘米,有一钟形盖,盖高7厘米。钵形器1件,高9.8、口径23、底径10、高4.7厘米。敞口圆唇,下腹微弧,钵内中心有—柱状双环陶塑支架,施石灰质青色半釉,应为安放灯芯或插蜡烛用。陶魂坛1件,残高40、底径14.2、腹径26.8厘米。口残,长颈,溜肩,鼓腹下收,平底,上下腹部分别用向上和向下的透雕围栏装饰。此墓还出土了铜器和铁器,但已完全腐朽,器形无法辨认,可能应为铜镜和铁刀或剑。
从M3、M4和M7的形制和出土器物来分析,年代应该为宋代,从出土的大量精美银器和瓷器来分析,墓主人应为一般的下级官员或庶人中的富豪。M7墓葬规格不大,却齐聚了耀州窑、龙泉窑、长沙窑、鹿角窑的瓷器,说明当时的制瓷业相当发达,也反映了当时整个洞庭湖流域经济在恢复和发展,为研究宋代的-、经济、历史、文化、墓葬习俗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发表在《中国文物报》第1443期考古新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