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手机版 > 行业管理 > 文物管理

湖南岳阳出土唐代精美文物

为配合基本建设,岳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岳阳市城区桃花山进行了一次抢救性考古发掘。共发现古墓葬4座,除M1外,其余3座已在早年的城市建设中完全破坏,仅存几块碎陶片或墓砖。M1也已经被推土机推掉近三分之一,经与工程部门协商,决定对其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

本次发现的古墓葬,南临一百大厦,西靠电信局,北面紧靠步行街北铺道,西距京广铁路约200米。墓的三分之一在修建步行街北铺道时遭到破坏。 从我们发现的残墓来看,该墓应已被盗,破坏比较严重。该墓葬方向275。,由甬道、墓室两部分组成。墓室长4.1米,残宽1.9米。甬道残长0.9米,残宽1.2米。墓底砖以人字形平铺。墓壁则以三横一丁的方法堆砌。墓室彻有高9厘米的棺台,棺台四周是深9厘米,宽10厘米的排水沟,一直通至甬道,从残存的墓塘看,这是一带甬道平面呈凸字形的长方形砖室墓,在墓室两壁及头龛处砌有10个长18厘米,宽14厘米,深10厘米的壁龛。在排水沟以及甬道内发现有鸭、猪、勺等较完整器物共计18件。

1、俑类

生肖俑  保存较完整的只有一件,猴首人身,着宽边大袖,昂首,双手作拱状,盘膝坐,通高20厘米。

武士俑 共出土二件,灰白胎,一件只残存下半身,另一件通高66.44厘米。头戴虎头帷帽,下披至颈四周。上身着灰色窄袖衫,外着袍,袍长着地。外套贴身铠甲,甲片为圆形,胸前束甲绊,由颈及胸下系扣。右手置于腹前,呈捧腹状,左手微握置于右手前方,双臂衣袖挽至肘。肩部有虎形铠甲,形象逼真,虎口下方有一燃烧状太阳。

骑马武士俑  共出土一件,通高22.2厘米,头戴虎头帷帽,下披至颈四周,浓眉、杏眼,小口,上身着窄袖衫,外套贴身铠甲,甲片为圆形,胸前束甲绊,系扣,由颈部到胸前。双臂弯曲相交似握状,原手中应持有物,双臂衣袖卷至肘。腰系带,带下有腰褡,着长裤,双腿张开,作骑状。

女侍俑  共出土二件,通高32.8厘米,脸型圆长,着交领窄袖长裙,外罩圆领衫,端庄秀丽,长高头履,宽阔的黛眉较浓,似含有笑,樱桃小口,颈部有围形饰物,双手在胸前捧一巾,身段婀娜,颇显恭顺和从容,立于踏板之上。

胡人俑  共出土二件,一件已残,另一件通高34.2厘米。浓眉大眼,嘴唇微张,留长浓须,身着紧身窄袖长袍,束腰,右手握拳置于胸前,左手呈握状斜置,着尖头鞋,双脚立于踏板之上。

2、家畜类

鸭  共出土一件。形象逼真,生动,嘴长,坐置于踏板上。

鸡  出土一件,通体有手工描置的羽毛,头顶有冠,尖嘴,挠尾,坐置于踏板上。

猪  共出土一件,看似温顺,头部呈上翘,背部有手工描置的猪鬃。

马  共出土一件,残,通高29厘米。雄健有力,膘肥体壮,马鬃双分,络头、镳齐全。有鞍、腹带。攀胸上装有饰物。

3、生活用品类

碟  共出土两件。圆唇,圈足。口径8.6、底径3、高2厘米。

勺  共出土一件。长8厘米,宽3.4,胎色灰白。

三足炉  共出土一件。直口,宽沿,三蹄足,双足之间都饰兽面,炉身饰三道凸弦纹。口沿11.5厘米,通高7.5厘米。

几  几面两端上翘,面下端有两宽扁形足,足上刻直线条纹,几面长13厘米、宽10厘米,几高5厘米。

青瓷六系壶  共出土一件,口沿残,长颈,丰肩,腹壁下收,平底,肩部饰三组共六个桥形系,施半釉,釉色呈豆绿色,开小片釉。残高44.5、腹径30、底径16厘米。

该墓葬因遭施工破坏,出土器物大部分已遭损毁,无法修复。墓壁均采用三横一丁的砌法,墓底砖以人字形平铺。所有俑类体型均较瘦长,特别是女俑大都显得纤弱秀美,大异于中晚唐的丰腴肥胖。从服饰看除生肖俑外,人物俑均着窄袖衣,不具备中晚唐盛行的宽袖大袍的特点。

该墓所出土的瓷器,釉色均为豆青釉,质坚, 胎色灰白, 胎体不太致密,釉拨且光亮,釉面有细小纹片和气泡,胎釉结合不紧密,易剥落.内壁与器外下腹部露胎,有流釉现象,与岳州窑所出产品相吻合,应是岳州窑的产品。

桃花山古墓葬共出土较完整陶瓷器18件,根据墓葬的规格和出土的残片来判断,远远还不是原来的数字,由于建设施工的破坏,可能有大部分遗失,按隋唐的礼仪葬制, “三品以上九十事,五品以上六十事,九品以上四十事。”所以,从随葬物器初步判断,墓主人应为统治阶级。该墓的墓葬形制以及出土的遗物都与1994年岳阳城区出土唐墓相类似,墓葬均采用三横一丁的砌法,陪葬遗物的器型都有些相同,只是该墓受破坏严重,大部分遗物都已成碎片或遗失,无法修复。根据其侍俑的服饰,出土器物以及幕葬形制来推断,该墓的年代应在唐代初年。该墓葬的发掘对研究唐代的礼仪葬制以及陶瓷烧造技术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已发表在《中国文物报》第1636期考古新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