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20日,万里茶道湖南段项目申报技术负责人、省考古所刘颂华副研究员一行来到我市,就该项目岳阳段相关工作进行实地考察。通过走访调研,专家明确我市为万里茶道文化线路的重要节点城市。
据史料记载,岳阳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与自然气候,历来为茶叶外销重要产地。我市该项目负责人李鹰介绍,早在二千多年前就有瑶人在龙窖山区种植茶叶并饮用;公元936年,潭州节度使将巴陵县北部分岀设王朝场,即今临湘、云溪,以便纳税销茶;清康熙年,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后,许多晋商纷纷在聂家市、羊楼司、陆城等地开店办厂,“两湖茶” 渐渐兴旺。清早期至民国年间,平江、临湘、汨罗均产红茶销往国外。光绪三十四年(1908),临湘有茶庄40余家,临湘红茶总销量达到1482吨,青砖黑茶总销量8765吨,远销外蒙、俄罗斯及欧洲内陆。
专家组一行探访了市区慈氏塔、岳州关,临湘聂市古镇、儒溪塔、詹桥雁峰关,云溪陆城古街、大矶头,平江梅仙徐公岭凉亭等八处文化遗址。走在如今保存较好的街边屋宇、凉亭等旧址处,专家组对我市多年来调查上报资料给予充分肯定,认为岳阳茶文化历史悠久,渊源深厚,具有重要的茶文化历史特征。据李鹰透露,今年10月底,万里茶道沿线8省节点城市将在湖南安化召开“万里茶道(湖南段)文物保护利用研讨会” 就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达成共识并做好系列认证、研究铺垫工作,届时,湖南省文物局决定组织万里茶道申遗工作组八省专家来岳阳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