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档时间:2020-05-14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全民读书

“岳州讲坛”《我的快乐读书观》讲座听后感

来源:岳阳市文广新局  发布时间:2013-05-14 00:00 浏览次数:1
天地阅览室 万物皆书卷
——我的自学之路   邹光忠
解放后的1950年,我这个穷苦家的孩子,享受到国家甲等助学金而得以在新化坚立中学继续读书。可是帝国主义先是封锁台湾海峡、占领台湾,继而出兵朝鲜、轰炸鸭绿江、进行细菌战,劈天盖地的炸弹把我的“学会英语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美梦炸得粉碎,和许多翻身青年一样,毅然投身到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战斗中去。从此初中二年级成了我此生的最高学历,尽管我多次要求学习,但与学校教育和正规训练完全绝缘了,甚至连个训练班也没有进过。五十年代我从事医学化验工作,也只是由干了一年的老同志带了三个月就独挡一面了。退休20年来,当我写了1000多万字的作品、藏书10多万册,靠乞捐创建了湖南新化锡溪农民运动纪念地和全国唯一延续十代250年历史的“五福堂楹联之家”,被评为全国自学成才优秀人物、巴陵藏书家、全国德艺双馨艺术家、热衷公益事业的人民艺术家、楹联之家等等,2012年初,在我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还被许多热心的网友谬列为“新岳州八怪”之一。上百家新闻媒体以《捡破烂的怪老头》、《捡破烂博士》、《捡破烂捡出个世界第一》、《捡破烂出的来的世界名人》、《大富翁邹光忠》、《中华奇人,当世怪才》、《苦行僧》、《当代武训邹光忠乞捐创建革命纪念地》、《弘扬中华藏书文化》等通栏大标题广为报导。一些作家甚至说我是“无师自通”,公开喊我“教授”、“博士”。其实我是根底浅薄、博而不精、广而不专、无所成就,就是皮毛懂一些,也是洋相百出。更不是什么“无师自通”的“怪才”,而是在社会大学里,天地阅览室,万物皆交卷,人人为我师,痴心自学得来的,我在老家新化只生活了15年,以后就从南到北,从北到南,漂泊各地,退休后来到岳阳已17年了,这是我此生获得知识并得帮助最多的地方。
回顾60多年的自学道路,可以用“读、记、剪、买、捡、藏”六个字概括。当然这些我也有一个逐步从点滴养成到自觉习惯的过程。
一是读。我给自己定下了一个“迷学”“积微”“恒博”“以积货财之心积学问,以求功名之念求道德”的座名铭。读书对我成了习惯,有时简直达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在部队32年,一直处在海边防前线紧张的战争和战备环境。1953年,毛主席号召青年要“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部队驻地也从不断流动稍许安定,我便开始有计划地读书,用了五年时间我自学完了高中、大学文科和医学化验的课本,有时在工作室读书甚至趴在桌上睡着了直到天亮,揉揉眼睛就去出操。我读书分粗读、精读、览读三种。粗读我只是一般地看个大概不深究,对教科书和经典则从头到尾反复阅读、旁征博引,撰写学习笔记。像《形式逻辑》、《共产党宣言》、《实践论》、《矛盾论》,我至少看过几十遍,甚至上百遍,做了大量笔记和解读。正因为我能深钻久读,在业务技术上我自学到能做细菌培养和生化实验,并发明了“干燥标准血清粉”“疟原虫醋酸浓集法”,参加1958年全国青年技术革新展览。但对大量的书报我则是“看书看皮、看报看题”,只看目录、前言、后记,或偶尔翻翻内容,以备我以后需用时查找。
二是记。4月23日世界读书日上午,市图书馆举办读书讲座,由湖南理工学院副书记余三定教授主讲《我的快乐读书观》。我随手记下他讲的纲目,忽然有位同志叫我到一旁说:“我是电视台的,看你这么认真听讲,还做笔记,想请你谈谈为什么要来听讲座。”我就说了:“天地阅览室,万物皆书卷,这么好的讲座怎么能不来?”。其实,这是我的一个习惯,钢笔、笔记本随身带,开会、听课用心记录,途中听到好的语言我也记下来,到农村我就抄对联。60多年来,虽然笔记本散失不少,但仍保留有七、八十个笔记本,八、九百万字。其中有1953年起抄录的锦言集,星期天挤进青岛大学听教授们授课的哲学和巴甫洛夫学说讲座笔记,现在读起来,感概良多。
三是剪。在我的提包里,总有一把剪刀。有次我去宁波看望老战友,登机前安检透视发现我包里一把剪刀,不准带上飞机,不得不忍痛搁下了。这把剪刀是我用来剪报纸的,这是我几十年来养成的习惯。在部队战争战备的环境下,除随身的衣被外,是不可能收藏多少书的,而报纸又是我天天必看的,从五十年代起,我就订有《参考消息》,直到现在,我都订有10多种报刊,每年花费1000元以上。于是我就剪报,把感到需要的文章、科普知识剪下来,分门别类的装订成册。如《修养什锦》、《科技史话》、“物理小史”、《考古发现》、《世界之最》、《军事武器》、《战争史话》、《航空航天》、《人体趣闻》、《奇鱼怪蛙》等等。现在,已有300多本这样的剪报,形成了一套自己独特的“百科全书”,可以在这里查到苏联解体的全过程,看到美国攻打伊拉克十年的进展情况。一些记者看了后说,当今世界上还没有发现第二个人能如此系统地积累了50多年的剪报资料(七十年代有位英国记者积累30年有五箱剪报),就是当今电脑也无法完全替代的。我就是根据自己的剪报,编写了550万字,囊括全球5000年222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0个古今节日的《世界节日大辞典》,书搞叠起来有将近6米高,这是世界第一部节日文化大典,可惜缺乏出版资金,至今未能问世。我的即将出版的美国社会调查报告《走街串巷看美国》中的大量数据,也正是我在美国收集的剪报和历年的剪报中得来的,是我研究美国50多年的结晶。可以说一个人对任何事物积累30年都可以成为专家。
四是买。就是买书毫不吝啬。我从来没有一个人在外面喝过酒,甚至连洗澡也不用肥皂、洗涤液之类,我坐的椅子大部分是从旧货市场上五元钱一把买来的,一元钱恨不得掰开做两块花。但买起书来却是很疯狂的,4000元一套的《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都千方百计买了下来。我从来没有花钱专门游山玩水旅游过,就是单位对老同志的安排,我也谢绝了。但我每去一地,有两个地方必去,一是新华书店,二是旧书市场。而且往往一去,不把兜里的钱用得一干二净就不得离开。一次在火车站旧书市场看到一本《稼轩词编年笔注》喜欢得不得了,书贩一定要6元钱,不减价,我兜里正好只有6元钱,买了就没有车票钱了。最后只好买了书,大热天走了10多里路回到家。前年我去美国,也专门去了美国图书馆的旧书书柜和古董商店买书,花了200多美元,买回了20多本美国140多年前的经典。古董店老板巴恩斯感慨地说:“中国的大藏书家把店里的古书全买走了!”。
五是捡。就是捡破烂。火车上、飞机上、厕所里丢弃的报纸、杂志都捡过;到了亲朋好友家,挂历、旧书,我要过,甚至墙上贴的旧报纸我也抠过窟窿;我每天路过垃圾堆,都要瞟一眼看看有什么可取的东西没有。一次在冷水江一个垃圾箱里,一些拾废品人以为我要跟他们抢垃圾猛将我往一边挤。住地周围的球卫工人、捡破烂的、废品站的店主,都是我的好朋友。有的捡了认为有价值的东西就送给我,收到旧书给我留着。我现在用的三四十个旧书柜都是捡的或者花二三十块钱一个买的。过去我的工资只有百把块,现在退休金也只有2000多元,没有额外收入,要做的事情太多,捡破烂是我获得知识的一个笨办法、一条捷径,而且每年都有二三十位文友、战友送书给我,有的一次就寄来六箱。
六是藏。就是藏书。我开始买书藏书是为了自学和写作,后来发展到想为社会积累一点文化遗产。人家藏书以精为贵,我则不论好坏,特别是反映一个时代和地方文史的,则尽量多收。因此,我的这些东西都不值钱,但我把它当珍宝收藏着,装满18间房100来个书柜,因儿女们集资为我修建的500平方米四层积微书屋太小,还有几万册用编织袋堆放着。这10多万册书中,有明、清木刻线装书三四千册、民国图书两千册,日本、苏联、美国、英国200年来出版的书籍二三万册,辞书类六七千册。有来自宁夏、辽宁、贵州、海南、上海等17省市的朋友来参观过。这些书是我知识的源泉,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我一生清贫,深为这此书的永久收藏而忧心仲仲。
浩瀚而宝贵的历史知识是人类总结昨天的记录,又是人类把握今天、创造明天的向导。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命运,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无论原来是小学生、中学生或是大学生,人一生知识的绝大部分都是走上社会后自学得来的,没有基础教育不行,没有自学精神就更不行。刻苦自学是任何人成才的必由之路。有条件进大学的人,是肥田里的秧,可以根深叶茂;不能上大学的人,犹如山岩上的松苗,凭着生命的韧劲,四处伸根撷养,同样可以傲然屹立。
2010 年我75岁生日时,著名诗人、原中宣部副部长、文化部代部长贺敬之老先生曾为我写过“皓首穷经”四个大字的条幅,下面还有一行小字:“邹光忠同志,初中未业,少小卫国,破烂当宝,焚膏继晷,自学成才,著作等身,藏书十万,建烈士碑,场国粹魂,人称捡破烂博士。今寿七五,特此致贺。”这对我无疑是一个鼓励和鞭策。周总理说:“活到老,学到老。”道路千万条,每个人都有只适合自己的捷径和办法,我将在自己的自学道路上走下去。
苦辣酸甜话读书
 
自从网络进入千家万户,读书便成为轻而易举之事。将你所想阅读的书名或作者、文章名字在百度输入,用鼠标轻轻点击,便能轻松搜寻到你想寻觅的目标,在感慨生活在当下人们幸福之余,我的思绪不觉穿越时空回到了童年……
生长在七十年代的我衣食无忧,父母是普通工人,为养育我们兄妹四人,每天披星戴月忙于工作。父母微薄的收入仅能填饱我们的肚子。两个哥哥在校读书,父母忙于工作无暇他顾,将我寄养在乡下外婆家。七岁时,母亲将我接回城,和邻家同龄小姐妹背着书包,懵懵懂懂地上了学,发蒙时的我贪婪吮吸着知识的琼浆。不知是天资聪颖还是语文老师青睐之故,每当老师有事离开,便将我叫上讲台,由我带领同学们诵读黑板上写的“阿、哦、饿、伊、乌、於”,老师的厚爱使我对学习产生了浓厚兴趣。每天放学回家,帮父母干完简单的家务活,我便静坐在昏黄的灯下学习。清晨,天刚放亮,我便拎个小板凳,坐到屋檐下大声朗读,无论寒暑。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小学时,我的语文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作为经常被老师当做范文在班里点评。为这,父母没少在人前夸我。而邻家小姐妹,小名叫“七零”的,也因此没少埋怨我,一墙之隔的她的父母总是拿我和她做比,说我学习勤奋、骂她生性懒惰。姐妹情深,自此以后,我朗读的声音压低了许多!
父亲兄妹六人,在家排行老大,我是爷爷唯一的孙女,爷爷对我宠爱有加,经常在人前夸我是“宝姑娘”。爷爷幼时家境殷实,饱读诗书,晚年家境破落。闲暇时,爷爷经常架起老花镜,坐在一张偌大的太师椅上,捧一本厚重的书,悠闲地读着。我便取张小板凳,一边帮爷爷捶着老寒腿,一边歪着脑袋好奇打量着爷爷“爷爷,你怎么老是点头呀?”爷爷笑着说“爷爷点头是因为书里说的都是做人的道理,你长大了,书读的多了,自然就懂了!”。书,在我幼时的心中显得十分的神圣。等识了几年字后,我这个懵懂的丫头便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假期,我常独自一人跳跃着行径在鱼巷子古老的麻石路上,特为跑到竹荫街附近爷爷住的观音阁去读几页爷爷的古书。爷爷读的书古色古香,封面十分的素净,里面的文字大都是繁体字,从右至左,自上而下排列。我仿佛明白了爷爷看书时为什么总是点头的原因,如今回味,便觉十分的温馨、有趣。爷爷看我坐在小板凳上,费力地将厚重的书搁在双膝上,有滋有味地读着,不仅疑惑,才读了几年书,大字不识几个的小丫头,怎么就会看得懂古书,识得里面复杂的繁体字呢?!爷爷于是问我“宝丫头,你读得懂爷爷的书吗?”我仰起小脑袋,调皮地回答“爷爷,大概意思懂一点,只是不太明白。”爷爷含笑捻着银色的胡须,满脸的皱纹笑成了一朵怒放的菊花。爷爷心疼我跑来跑去太辛苦,细心将书严严实实包裹好递给我“丫头,爷爷的书你拿回家去读,读不懂没关系,下次来时爷爷再告诉你。”我乐滋滋地抱着爷爷包裹好的书,一溜烟跑回家。漫长的假期,我读完了全套的《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记得那时的我读小学四年级。
爷爷的书被我搜罗阅读殆尽后,我便向熟悉的同学、邻居借阅。为了借一本我心仪已久的《儿童文学》,我会往返数公里,不顾脚上被打出了血泡,落地便钻心地疼。暴雨来临前的盛夏夜,天气闷热异常,家人和左邻右舍摇着蒲扇在庭院里纳凉,我却独自一人躲在蚊帐中,就着昏黄的灯光,如饥似渴读着借来的书,心已全然融入到了书中故事情节和意境之中,与主人公同悲喜、共欢乐,恍入无人之境,酷热和蚊虫早已置之度外,那份精神的盛宴是任何物质的东西所无法取代的。
同学和邻居家的书也是有限的。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父母无力为我购置课外书籍,满足不了我旺盛的求知欲。小学五年级时,我恳求母亲为我订购心仪已久的书籍,母亲只是沉默地摇摇头。对书的渴求使我做了一件至今回想起来仍令我汗颜的事情——我独自一人跑到传达室,找到专管书报订阅的李大爷,撒谎说是妈妈叫我来订阅书籍的,一口气订下了全年的《东方少年》、《儿童文学》、《小溪流》,费用从妈妈下月的工资里扣除。那段时间,我忐忑不安,不敢直视妈妈的眼睛,生怕一不留神便泄漏了秘密。暴风雨终于来临,妈妈发薪水的日子终于到了,我的“罪行”也彻底败露,妈妈一个月仅有的几十元工资所剩无几,她拽着仅余的几元钱回家,见到我,便抄起门后的笤帚对我一顿劈头盖脸的暴打,我既不躲藏,也不哀求,只是倔强地说“喜欢读书有什么错呀?有本事,你就打死我吧!”妈妈眼中闪出了泪花,她丢下笤帚,将我搂进怀里,轻轻抚摸着我被打得红肿的双手,伤心地说“丫头,不是你的错,是爸爸妈妈没有能力啊……”。妈妈的泪水滴落在我的手心,湿润了我的心田。握着妈妈粗糙的双手,我愧疚地低下头“妈妈,我错了,不该撒谎,我会好好学习的。”那个月,我家每周一次的腥荤不见了踪影,母亲将煎得焦黄的鸡蛋悄悄埋在我们的饭碗里,自己和父亲就着寡淡的白菜萝卜和自家做的泡菜下饭。
突然之间我长大了,懂得了父母养育儿女的艰辛,也不再向父母要求什么,读书从兴趣上升为一种动力。我发誓,一定要通过努力学习知识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不再像父母这样艰辛地生活。学校每次组织春游时,母亲会给我一点零花钱买面包、零食,我舍不得花。春游的早上,我会特意从家里带上两个馒头、一点咸菜作为午餐。当同学们聚在一起享用美食,我会偷偷跑到一边,就着军用水壶里的凉茶,边欣赏周边美丽的风景,边将干冷的馒头咽下后迅速归队。
每年春节,我们会收到父母、及亲戚们给的红包,有的一毛、有的两毛,积少成多,也有了一元左右,这对于儿时的我自然是一笔不菲的财富。哥哥、弟弟们拿到压岁钱,会迫不及待跑去买鞭炮,玩具,我则跟在他们的身后,但舍不得花一分钱。妈妈不是常常教导我们说“痴人放炮,乖人听响”吗,那我就乐得做回乖人咯!几年后,我已悄悄攒下了一笔“私房钱”,基本上可以满足我读书的需求了。我经常在租借图书的小屋驻足流连,花上两、三分钱挑选一本喜欢的书籍拿回去慢慢品读,十分的合算。也会利用假期在新华书店穿梭徘徊,寻找新的目标,站着阅读往往两三个小时。记得初一年级有次放学回家,邂逅了一位拾荒的老人,见他挑着的箩筐里摞着一堆旧书,我眼前一亮,赶紧跑上前去,甜甜地叫着“爷爷,我想看看您收的书,好吗?”。拾荒老人面慈心善,赶紧放下担子,解开捆绑好的那叠书,亲切地说“喜欢读书的孩子以后会有出息的,你看吧。”那摞书是过期的《儿童文学》和《小说月刊》,我没有读过,于是忐忑地问道:“爷爷,您可以将这些书卖给我吗?”爷爷笑答:“要得,我按收购价给你吧。”我飞快跑回家,取来两元钱,如获至宝将半人高的旧书欢天喜地搬回了家。哥哥、弟弟得知我从拾荒老人手中买回旧书,送了我“书痴”的雅号,书痴就书痴,只要不是白痴就好!我如是安慰自己。
转眼间,我参加了工作,领到了生平第一份薪水。按捺住内心的激动,我来到新华书店,将心仪已久的十多本书一并买下,并为父母和家人购买了礼物。当我将散发着淡淡油墨清香的书认真编号,写上购买日期,整齐地放进书橱,无事时慢慢阅读,心中被幸福的感觉紧紧拥抱。
对于今天的我们而言,读书已成为一件轻而易举却又举步维艰的事情。轻而易举是指读书的渠道十分的畅通,既有购买书籍的经济实力,又有网络阅读电子书籍的便捷。但难得的是在物欲横流、灯红酒绿的现代都市耐得住寂寞,留一份清静的空间和闲暇的时间给自己,让心灵与书籍进行对话。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与精神世界的日渐贫瘠已成为当今社会平凡众生的一种通病。
古人云“书非借而不能读也”,有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书籍能够涤荡染指心灵的尘埃,阅读若能融入平常百姓的生活,我们的精神世界将不再空虚、寂寞,世界也必将更加的和谐、美好!(湖南省岳阳市中石化巴陵分公司七里山化肥事业部 陈飞霞)
 
人间四月读书时
 
人间四月天,本应是春阳暖、百花开的时节,可是四月二十三日的岳阳,却寒意未去,斜风细雨。这一天是“世界读书日”,听说岳阳市图书馆“岳州讲坛”开讲文学讲座,我冒雨前去,进入大厅便见座无虚席,走廊上、角落里都站满了人,讲坛上,余三定教授的一段幽默故事正逗得大家开怀一笑,身上的寒气顿时消散,犹如来到了山花烂漫,绿叶间,百鸟声喧的园林幽径。   
教授讲的课题是《我的快乐读书观》,他说读书有“目的快乐”和“过程快乐”,目的快乐可以给人带来“黄金屋”、“千钟粟”、“颜如玉”,所以古时有“头悬梁、锥刺股”的苦读书;而过程快乐可以给人愉悦,陶冶情性。他又说:快乐读书不光指读书,还应该包括购书、淘书、赠书、藏书、写书。他告诫大家要读好书、读精品,系统读书。余教授款款道来,又不失幽默,气氛非常活跃。余教授读书是大家风范,他在快乐读书的各个过程中都有所建树,特别是他的“南湖图书馆”藏书册,他不但自己读书得到了快乐,还给社会和他人带来了极大的快乐。   
一堂课下来,我茅塞顿开,眉清目爽,从未对读书有过如此清晰的思路。小时候,年轻时读书的目的不明朗、不坚决,以至于到老也没有“黄金屋”、“千钟粟”,平庸一生。现在退休了,似乎对文学有那么一些爱好,于是上了老年大学文学班,于是结识了一些文友,重要的是认识了岳阳文学界的一些老前辈,在他们的影响下,文学修养不断提高,但对于看书还是没有很好的计划和目的,总是信手拈来,零散而读,大量的好文、好时光不经意间溜走。尽管这样我还是在读书过程中找到了快乐:睡前捧读朱自清的《匆匆》,你会觉得时间已经物化为人,再不是摸不着的虚幻,他匆匆的离你而去,使你不得不想抓住他的手让他停下脚步,可是他一溜烟在你的指缝间飞去,因而你便觉得时间的珍贵;读《背影》觉得他的父亲的背影就是我父亲的、你父亲的、大家父亲的背影,天下父亲对儿女的舔犊之情让你为之一震,心中会默默想着要常回家看看;读林海英的《城南旧事》,仿佛身临其境:那疯女人秀贞,蹲在草丛里的厚嘴唇小偷,漂亮爱笑的兰姨娘,井边的小伙伴妞儿,爸爸的好友德先叔,英子朝夕相伴的宋妈,似乎都是我童年熟悉的人物,特别是英子患肺病的父亲勾起我对父亲的回忆,泪湿衣襟。我的父亲也是那样的关爱我,也是患肺癌而离去。不得不让我在心头呼喊:爸爸,我想你!她童年遇到的每一件趣事都深深印在我的心上,使我的回忆有一种淡淡的忧愁又有一种淡淡的愉悦………   
读书是快乐的,它使你心有千千结,又解你心头千千结,但这是简单的快乐。如果按照余教授所说去读书,那可是大境界的快乐,我们何乐而不为呢!是啊,成长是人类共同追求的快乐,所以有了“世界读书日”;有了“岳州讲坛”:有了我今天收获;有了读书的春天! (四化建 陈歌颂)
读书伴我成长
 
我的爱好很多,琴棋书画,样样都会一点,可就是不精。我非常喜欢看书,因为从书中可以学到许多有用的知识。我看书很投入,读到悲惨情节总忍不住流泪,看到幸福故事又常常开心得笑起来……
书籍就像苍茫的宇宙、浩瀚的海洋,每天我都要看一会心爱的书。至今我已看过很多书了,如:《冰心儿童文学》、《爱的教育》、《窗边的小豆豆》、《女生日记》、《绿山墙的安妮》、《简爱》、《悲惨世界》等等……总之,我小书架上的几百本书早已看完了。
没书可看,我就恳求爸爸给我买或者从图书馆借几本书来。每周爸爸都能满足我看两三本书的愿望,一拿到书,我就如痴如醉地看起来。“开饭啦!快来吃饭!”厨房里传来妈妈的叫喊声。我口里应着,可眼睛却离不开书本,巴不得多看几行,继续书中精彩的内容。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妈妈的叫喊声不断,我应了一次又一次。直到妈妈吃完饭把我拉到饭桌上才罢休,可我的心依然沉浸在刚才的情节里。于是我飞快地吃完饭,又钻进了书里。
没多久,那几本书也看完了,我又央求爸爸找几本书来。爸爸说:“每周从图书馆借两本,然后过生日的时候再给你买两本好书。”“耶!爸爸万岁!”我开心得一蹦三尺高。“唉,我们家又多了一只书虫。”妈妈笑道。嘻嘻,我就是那只超级喜欢吃书的书虫呢!
书好比是翅膀,我们读书越多,就飞得越高,书好比是种子,我们播种得越多,收获就越大。同学们,让我们打开这扇知识与力量的大门,做一个读书人,好读书,读好书,以书为友,去享受读书的乐趣,健康快乐地成长吧! 朝阳小学五年级119班   陈宜静)
莫让浮云遮望眼
――读《钓蝴蝶的小姑娘》
                              
在蝶的眼中,花是天使,因为花给予她生命的甘露;在花的眼中,蜂是挚友,因为蜂给予它生命的延续。我偶然读到一篇小短文——《钓蝴蝶的小姑娘》,颇有感触,提笔记之。
文章的作者只是截取了生活的一个片段来叙述了一个小女孩因为不忍心看到尖锐的鱼钩刺破鱼儿的嘴,所以每一次她都选择独自留在家中,用玫瑰花钓蝴蝶的故事。
郁达夫曾精辟地指出“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在《钓蝴蝶的小姑娘》一文中,作者并没有倾尽笔力去描写人物、叙述事件,而是把人和事作为情感的触发点或载体,通过人、事“窗口”去表现内心世界。作者用“小女孩、玫瑰花、蝴蝶”这些美好物象来揭示生活的真谛,兴许这些随处可见的事物由于受到了某种触动,所以“猛惊”作者产生了某个灵感,作者信手拈来,点化成篇,最终达到传情达意的目的。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指出:“文学中有二原质焉:曰景,曰情”。 我想作者也在“为情而造文”。“小孩”是真善美的化身,“玫瑰花、蝴蝶”也是如自由、恬淡的各种美好的象征。告别自然界中的“生杀掠夺”,作者通过这些小小窗口去看大千世界,从小角度折射出大道理,从琐细生活中挖掘人生真谛。
在我看来,整篇文章最闪光的地方应是最后思想内容的表达了。作者是这样写的:“选择一朵花做诱饵,只可能吸引一些蝴蝶和小蜜蜂,却依然可钓到心满意足的美丽和欢乐。不知在这个浮华喧嚣的现实生活中,究竟还有几个人依旧保持着那份纯真,选择这条云淡风轻、充满阳光的欢乐之路”。这段文字简短优美、含义深刻、令人哲思。对于审美性文体,外部语言(用于自己阅读或交流的语言)里夹杂着作者个人的一种思想情感或一段心路情怀是最好不过了,往往在平铺直叙后让读者感到文采的升华和额外的惊喜。
作者借“花”“小孩”“蝴蝶”来表达“真善美”或者“自然界和谐的一切”,两两相互交汇和贯通,给读者轻松的感觉。但当中却也是有所欠缺的,比方玫瑰花固然美好,但是用来比喻光洁的童心,似乎有些不妥。作者为什么要用玫瑰花来钓蝴蝶呢?是不是还有其他寓意,不得而知。但我知道花也是有生命的,也同鱼儿一样装点这个世界的盎然生机。喜欢看郊外风光的小女孩从文章开篇的哭泣到自己营造如郊外风光般美好的心情,在作者笔下,流转跳跃的意念形态有些模糊,令人不断地深思,以致有种从中想要挑出各种弊病的心态。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文章不是无情物,表达某种思想认识,其中必定渗透着作者的态度、倾向和感情。让作者,也让我觉得“生活在繁杂社会里的人们要勇于冲破阻碍或创造新的方法来追求自己恬淡盎然的生活。”然而文章又是作者对认识结果的语言表达,而由“意”到“言”的转化过程也有一个“言不尽意”、“言不逮意”的问题,所以必须经过修改润色,使文章的表达效果和层次更加充分与完善。 (理工学院学生 郭英)
读 《查令十字街84号》
 
    我是在图书馆一个不打眼的角落发现这本小书的,一翻开便被扉页精致的藏书票吸引。藏书票的下面印着这样一段英文,翻译成汉字,应是:如果你们恰好路过查令十字街84号,请代我献上一吻,我亏欠它良多……
    汉芙,一个穷困的作家,因为忍受不了纽约高昂庸俗的古书,循藉查令十字街84号的马克斯与科恩书店登出的广告,寄出了一份购书单,不久得到了书店稳妥的回执与她一度梦寐以求的书。此后,汉芙与书店便建立起了更为长久的联系。汉芙嗜书如命,对于喜欢的书,更是挑剔到了对装帧、翻译、纸张都要考究一番的程度。对于糟糕的出版物,她毫不避讳地掩饰自己的失落与愤慨,而对于极其满意的书籍,她会发出:“打出生起我从没见过这么标致的书。拥有这样的书,竟让我油然而生莫名的罪恶感。它实在应该置身于英国乡间的一幢木造宅邸……”的感慨。那是正值二战后,英国经济凋敝,百废俱兴,汉芙于每一年的圣诞和复活节都会为全店的人购买大量在英国市场上难得一见的丰盛食物,藉此,书店的员工们也与汉芙的心愈来愈近。经理弗兰克·德尔为了满足这个“挑剔”顾客的心愿,一次次走访乡间别墅,踏破铁鞋,为其求得不易藏书。比起顾客和卖主的身份,他们的关系更像爱书人与知心人,二十年悠悠岁月,一封封信件流露出的是人间最为细腻的温情。
    见面曾被他们设想了无数次,然而汉芙实在是太贫穷了。直至多年以后,这个不再年轻的女子踏上了不列颠的领土,来到那个曾经让她魂牵梦绕的查令十字街,此时,弗兰克已逝世多年,小店亦不复存在。虽然仍旧是那个地址,所有的一切均人事已非了。
    我很喜欢这个温暖的小故事,因为作为一个同样热爱读书的人,多少能从汉芙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也曾经怒斥过一些出版社肆意“阉割”作家的作品,拼凑出一本七零八落的《精选集》,也会因为一本引人入胜的好书而废寝忘食。然而阅读毕竟是一件较为孤独的事,你既不能与作者畅谈自己的感受,而书写评论,若是此书并不是那么“有名”,那么得到的回应便更是寥寥。所以,汉芙是极幸运的,她遇到过一个与她一样懂书之人,弗兰克记住了汉芙的每一个要求,会帮她留意出版版次和装帧,一本《项狄传》他寻了三年,终于帮她如愿。而汉芙在这么一段时间里,也没有生出另寻别家的想法,可以说,他们之间建立起的无比深厚的信任,都是源于对书本与知识的喜爱和尊重。
约翰·多恩曾说过:“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惟愿所有的爱书人都能遇上一个心心相惜的懂书人,藉由一次次心灵与心灵的谈话,漫漫人生路,终不再孤单。  ( 湖南理工学院中文系  张曦予)
你读书了吗?
 
四月二十三日是“世界读书日”。这天,岳阳图书馆“岳州讲坛”会议室爆棚了,门口还站了很多读者。湖南理工学院党委副书记、中文系教授、中国作协会员、湖师大硕士生导师余三定先生,主讲“我的快乐读书观”。   
余先生重点讲:“读书的快乐不仅在目的,还体现在读书的过程,藏书的快乐,著书的快乐。快乐读书还要讲究方法,一,立足当前,二,要有自主性和长远目标,三,要选读好书、读经典的书。四,要理论联系实际,发掘好的作品,并学以致用。”读书是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手段,是吸取精神能量的重要途径。无论你是年老还是年轻,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贵,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余先生指着一位下岗职工说:“他很爱看书,但他没有经济能力订很多的报刊,就到传达室看别人订报刊……,”听到这,我眼睛湿湿的,同为下岗职工的我,深有同感,不管生活多艰辛,书是不能丢的。为了补回文革时期耽误的知识,我领到的第一份工资就是买书,每年订很多种报刊杂志,从那时起就养成了看书的习惯,一天不看书就感到饿。所以我常说我一天吃四餐,睡前加一餐精神粮食,必须有书带入梦乡。   
因为书,我不但坚强地走过了下岗之初的生活困难,还丰富了我的人生。因为书,我爱上了文学,学会了写文章。当我的文章在“长沙晚报”“岳阳晚报”“洞庭之声”等报纸上刊登出来时,那种喜悦,那种成就感溢于言表。我不是什么科班出身,一个连拼音都不会的初中生,能有文字见报,这完全得益于我的第四步“饭”——看书。
因为爱书,理工学院图书馆的曹小佳老师和她的团队,经常在街道、社区组织“旧书摊”交换书籍读书活动。五里牌书店也一直和曹老师她们联手举办每月一次的读书交流会,让读者谈几分钟的读后感,并推荐自己看到的好书。这样的公益活动目的是想唤起人们的读书热情。但是,曹老师她们还是感到人气不旺盛,市民的读书热情不高。  
也难怪,现在的科技信息发展把传统的读书给废了。于是,有人就这样调侃:“学生,让网游给废了。”“书信,让电子邮件给废了。”“一手好字,让键盘给废了。”我要说:“网游、麻将,别把你的人生给废了。”   
看书吧,朋友!“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干钟栗,书中自有颜如玉。”就像余先生说的:“读纸书,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能闻到一种墨香,书香。”电子书、纸制书都是书,感觉是不一样的。汽车、自行车都是车,一样的路途,不一样的风景。   
很希望大家在打招呼时“你吃饭了吗?。”改成“你读书了吗?”(下岗职工 张燕春)
快乐读书     雅俗共享
——听余三定教授讲座有感
 
4 月23日 是世界读书日,我们图书馆有幸请到了理工学院教授、巴陵藏书家余三定先生坐客《岳州讲坛》,为市民带来了《我的快乐读书观》的精彩讲座。作为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因为忙于筹划、接待等工作没能全程静听余教授的讲座,很是遗憾,只是在最后的半小时才得空认真聆听一会,但即使只有短短的三十分钟,教授的智慧、诙谐和对读书的真知灼见却是深深启发了我,使我受益非浅。
余教授在讲座中提道不要读畅销书,要读经典,并举了两个例子,“张骗子”和林博士,他们所著的《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无毒一身轻》分别销量为700万册和500万册,是当之无愧的畅销书,但却被属于“骗子”行列。对于余教授提出的“不要读畅销书”的观点,我有一些自己看法。诚然,经典之所以称为经典是因为他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文字精美,结构精巧,内涵深刻,无论时空怎么变幻,都流溢出理性的美感,具有塑造人类灵魂、提高民族文化素质的意义,但畅销书籍也不能一棒子全打死,他亦有着他无可替代的魅力。一般说来,畅销书都是些通俗易懂,最贴近人民大众生活、最能迎合大众的口味的书籍,主要是满足和适应世俗大众的精神文化消费需要,以娱乐价值和消遣性为创作目的,并不看重对个人性灵的抒发,故而作者常常为某种实利主义目的驱使,编派一些富有传奇性、趣味性的故事,因此表现出厚重的商品属性。但这不代表这些书就毫无用处,不值一读,其实往住正是这些上不了“台面”的书籍最能反映普通民众的喜怒哀乐,有时能起到人生教科书的作用,他用浅近易懂的语言和曲折离奇的情节艺术地表现世俗大众的审美理想和论理观念,最能展现人民的审美观,也最能体现一个民族的人文精神,表现人世间的道德美、人性美、世情美和风俗美。
我认为读书人可以分为三种,上品、中品和下品,上品读书人读的是经典,是那些能够塑造灵魂,挖掘社会深层的思想意义和审美价值从而提高自身品味和素质的书籍,他们将所读之书融会贯通,吸取其中精华,建立起自己的思想,这是真正的读书人。中品读书人读书兴趣广泛,各种门类的书都是他们阅读的对象,天文、地理、历史、政治、人物、时事、娱乐等包罗万象,但却是广而不精,比如许多喜欢参加电视答题的参与者,下品读书人属于“草根阶层,他们把读书当作一种消遣,一种快乐,爱读的书正是那些登了不大雅之堂的畅销书。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毕竟是少数,能读懂文学名著的人也是少数。文学名著有其特定的阅读群体和专家群体,而畅销书之所以畅销,是因为它适合各个阶层,因此我觉得爱读书人无论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只要爱读书都是值得推崇的。图书馆作为海纳百川之地,就是要满足社会各个层次的读者,其中最大的读者群就是普通大众,而他们多属于中下品阅读群体,而畅销书籍满足了社会最广泛的读者群的需要,适应了大众的兴趣爱好、阅读能力和接受心理。因此我觉得畅销书既然存在,就有他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市图书馆 李 丹)
读书怡人性情
                - - -- 余三定教授快乐读书观有感
2012 年4月23日 上午,窗外春雨绵绵,室内其乐融融。在第18届世界读书日,我们有幸聆听了湖南理工学院余三定教授“快乐读书观”的主题讲座,受益匪浅。余教授用风趣幽默的语言阐释了读书的快乐、藏书的快乐和著书的快乐,他的真诚和发自内心的快乐读书情绪感染了每一位听众,也拓宽了读书爱好者的读书视野。
余三定 教授是湖南理工学院的知名学者,在文学界也颇有名气。因此我对今日的讲座也十分期待。看到讲台上站着一位衣着朴素、身形颀长、面相慈祥的老师模样的人,难以想象他是位饱读诗书的才子。但聆听了老师的演讲,先生的形象顿时高大起来。先生主要介绍了自己多年对读书的理解,对比传统的苦读,他更赞赏快乐读书法。认为读书不仅要读好书、读经典,还要藏书和著书。最后,余教授图文并茂地为读书爱好者介绍了他的南湖藏书楼,并热忱欢迎大家去参观他的藏书楼,充分展示出一个学者的儒雅风范。
余三定 教授一生襟袖有书香。他用朴素而又风趣的语言讲述了自己在读书、藏书和著书的过程中发生的许多动人故事。他没有怕有损自身形象刻意隐瞒自己在读书中为评教授而苦读英语的事情,可见先生是十分坦诚的人。
而更令大家为之动容的是先生讲述赠书的快乐了。李元洛先生与余三定先生是亦师亦友,余先生都是尊称其为李老师,两位先生都是爱书之人,李老先生多次将书赠送给余先生,并 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写了一篇散文《“散”书小记》,李老师在文中深情写道 “禽鸟尚且择良木而栖,何况与我相伴多年的这些书香佳丽?思前想后,我只能为它们另择‘良人’,以不负它们未老的青春。”“我认定他(指余三定先生)是我‘散’书的最佳对象,于是我一通电话,他数次来车,先行遣散的一千多‘书国佳人’,便随他载欣载奔而去,还有许多不及随行的便在书架上纷纷呼问:何日君再来?”李老先生将自己的“书国佳人”赠与这位“良人”时 ,但他还是要拿去翻翻,又舍不得送了,等到下次又还是送给了这位“良人”。李老先生将自己毕生索爱之物相赠时的难以割舍之情打动了听众,而两位先生之间的友谊和对书的喜爱更令人感动。
最后余教授给出了自己关于快乐读书的要诀:读书要立足当前,要有自主性和长远目标;要选读好书,要理论联系实际。这为广大读书爱好者漫长的读书航程指明了方向,给书友们送上了一把开启读书大门的金钥匙。 ( 湖南理工学院学生    屈 艳)
“金古梁” 有感
      
     小李飞刀成绝响,人间不见楚留香。
    翩翩谁似陆小凤?萧十一郎美名扬!
   天涯明月刀出鞘,流星蝴蝶剑暗藏。
    月异星邪溯流光,生死知己天一方。
    残金缺玉有余恨,怒剑狂花我欲狂。
    圆月弯刀失魂引,飘香剑雨江湖浪。
    多情剑客无情剑,少年侠士意彷徨。
    九月鹰飞天苍苍,边城浪子人茫茫。
    苍穹神剑护花铃,铁血大旗义未央。
    天外飞仙灵犀指,踏雪无痕必遗芳。
    绝代双骄英名彪,七种武器露锋芒。
    他日荣登麟阁后,挑灯再读金古梁!
    时间似『雪山飞狐』,白云苍狗,转瞬即逝。吾尤感时光流逝之速,窃思光阴迅疾,非人力所能抗拒也。故喟而生叹,有感而发。其间种种韵味,恐难与人言,不足为外人道矣!惟尺素寄情,以抒心中之慨耳。
    嗟夫,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奈何?
    古人云:五百年必有王者生,期间必有名世者。自明以降,至今六百余岁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矣也,如欲平天下,当今之世,『倚天屠龙』、『笑傲江湖』者,舍我其谁耶?
    看锦绣江山,英雄辈出;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自古洎今,文人武士,平分秋色,各有千秋。韩非有语曰:【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然罗某静言思之,则弗然也!
    儒者,以其言立于世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乃儒生们最高追求之境界,固可谓之大也。
    侠者,以其行立于天地,不吝生死,羞伐其德。解倒民之悬于绝地,救百姓之急于水火!纵然敌兵『连城,诀』战杀敌而后快;肺腑一腔『碧血,剑』指苍穹以后待。
    此二者, 罗某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其一文一武,不分轩桎。其精髓早已融入到中华民族精神血液中,薪尽火传,千载留芳。
    雪夜温酒,述江湖沧桑;楼台观月,话儿女情长。夜深人静之时,罗某思这芸芸众生,无奇不有;大千世界,『天龙八部』。往往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吾尝遥望那襄阳城中,『射雕英雄』;遐思这终南山下,『神雕侠侣』。如若能一睹风姿,歌以咏怀,何其幸甚也哉!又曾夜读古龙,窃思:设使独孤求败复生,西门吹雪在世。一剑西来,独孤九剑,一圣一神,华山论剑,得其所哉!这必将成为武林中几百年来不朽的传奇,无边的佳话!独孤,只求一败;西门,却能一笑。究竟花落谁家,鹿死谁手,吾等拭目以待......
    仁者无敌『鸳鸯刀』,仗剑江湖『侠客行』。我辈亦向往那种无拘无束的游侠生活,吾尤欣赏“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之人生态度,不为世俗名利所绊。为人处事无愧于心,『萍踪侠影』无处觅,『书剑恩仇』任我行,又是何等逍遥之境界!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所谓【士为知己者死】诠释的内涵正此之谓乎?盖烈士徇名,壮夫重气,宁为兰摧玉折,不作瓦砾长存。是以『七剑下天山』,心系黎庶百姓,胸怀天下苍生。人生若能此,亦能成其大矣。
    曾不止一次想象自己处身涉世于江湖中,角巾野服,啸歌流连于湖山之间,与友坐谈,不知东方之既白。放浪形骸之外,悠悠『白马啸西风』;悟言一室之内,闲看云舒云卷中。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在下虽无【千秋万载,一统江湖】之野心,亦鲜有【逐鹿中原,问鼎天下】之气慨。盖生于太平之世也,如若吾生于乱世,则该当奈何?不可知矣。
     吾置身于武侠世界,惟想漫步于“武林”中,遗世而独立;凌顶于“江湖”间,羽化而登仙。
     驾一叶扁舟,品一杯香茗,寄情山水,惟斯而已矣!
     言有尽而情不可终,昔太白有一古风曰《侠客行》,甚能表吾之鄙意: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锤,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巨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湖南理工学院学生  罗富中)